客服呼叫中心电话的客户满意度调查方法
来源:
捷讯通信
人气:
发表时间:2025-09-28 11:45:45
【
小
中
大】
客服呼叫中心的电话服务是客户与企业互动的核心场景,科学的满意度调查不仅能收集客户反馈,更能为服务优化提供方向。需结合电话沟通的即时性、场景性特点,设计兼顾客户体验与数据有效性的调查方案,具体方法如下:
一、即时性电话内调查:捕捉实时服务感知
依托电话沟通场景,在服务结束后立即触发调查,利用客户对服务记忆清晰的优势,提升反馈真实性,且可结合呼叫中心现有自动化工具落地。
通话结束后,系统自动触发 IVR 语音提示,引导客户完成简短评分。例如:“感谢您的来电,为本次服务打分:1 分非常不满意,2 分不满意,3 分一般,4 分满意,5 分非常满意,请按对应按键。”
- 优势:无需人工介入,自动化程度高,可覆盖所有电话服务,调查效率达 90% 以上;评分数据直接同步至后台,便于快速统计。
- 优化技巧:若客户评分低于 3 分(不满意),可追加 1-2 个关键问题的 IVR 追问,如 “您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:1. 问题未解决 2. 服务态度 3. 等待时间长,请按对应按键”,快速定位核心问题。
针对高价值客户或复杂服务(如投诉处理、业务办理),通话结束后由 AI 语音机器人发起短时间(1-2 分钟)的深度调查,采用自然语言交互替代按键。例如:“您好,想了解下本次服务是否解决了您的问题?您对客服人员的耐心程度有什么评价?”
- 优势:比 IVR 更灵活,可捕捉客户口语化反馈(如 “虽然解决了,但等了很久”),通过 NLP 技术自动提取关键词;避免人工调查的主观引导,反馈更客观。
- 注意事项:机器人需先确认客户是否方便(如 “占用您 30 秒时间做个简单调查可以吗?”),客户拒绝则立即终止,避免反感。
对于服务过程中客户表现出明显情绪(如表扬、不满)的情况,坐席可在通话结束前用 10-15 秒主动询问,如 “本次服务是否符合您的预期?如果有建议可以直接告诉我”,并同步将客户反馈录入系统。
- 优势:基于坐席与客户的即时互动,客户更愿意表达真实想法,适合收集细节反馈(如 “希望下次能更快找到负责人”)。
- 禁忌:避免引导性提问(如 “您应该对本次服务满意吧?”),且仅用于特殊场景,不强制所有通话使用,防止延长通话时间。
二、短周期跟进调查:补充长尾服务体验
部分服务效果需客户后续验证(如故障报修后的修复情况、业务办理后的使用体验),可在电话服务结束后 1-2 天内,通过 “电话 + 跨渠道” 联动方式补充调查,覆盖即时调查未触及的长尾需求。
针对需后续验证的服务(如 “宽带故障维修”),系统根据工单进度自动触发 AI 外呼,例如:“您好,确认下您家的宽带故障是否已恢复?本次维修服务的响应速度您满意吗?”
- 关键设计:绑定工单信息,调查内容与具体服务强关联(如维修类问 “上门及时性”,咨询类问 “问题解决彻底性”),避免通用化问题。
- 数据联动:若客户反馈 “故障未恢复”,外呼系统自动生成新工单,转人工跟进,形成 “调查 - 问题解决” 闭环。
先通过短信发送简洁的满意度调查链接(如 “点击链接为本次电话服务打分:xxx”),1 小时内未反馈则由 AI 外呼提醒,例如:“您好,之前给您发送的服务满意度调查尚未填写,方便现在为您口头调查吗?”
- 优势:兼顾客户偏好(喜欢文字反馈的点链接,喜欢语音的接外呼),提升调查回收率;短信链接可附带 “意见留言框”,收集文字类详细建议。
- 优化:链接跳转页面需极简,仅 3-4 个问题(如 “满意度评分 + 核心原因 + 是否愿意推荐”),加载时间不超过 3 秒,避免客户因页面复杂放弃。
三、周期性深度调查:挖掘服务体系问题
针对月度 / 季度有多次电话互动的客户(如企业客户、高频咨询客户),采用人工电话访谈的方式开展深度调查,聚焦服务体系性问题(如 “多次咨询同一问题未解决”“不同坐席服务标准不一致”)。
从 CRM 系统筛选目标客户(如近 3 个月通话≥3 次、曾反馈不满的客户),由专业调研坐席发起电话访谈,提前通过短信告知访谈目的与时长(如 “您好,我是 XX 客服中心,将用 5 分钟了解您近期的服务体验,方便吗?”)。
- 访谈内容设计:围绕 “服务连贯性”“问题解决效率”“需求匹配度” 等深度维度,例如:“您多次咨询的 XX 问题,最终是否得到满意解决?您认为我们在服务衔接上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?”
- 优势:可深入挖掘客户潜在需求(如 “希望有专属客服对接”),获取自动化调查难以覆盖的体系性问题,适合战略级优化。
针对特定客群(如老年客户、新业务用户),组织 5-8 人电话焦点小组,由调研主持人引导讨论,例如:“大家在拨打客服电话时,最困扰的环节是什么?对电话语音导航有哪些建议?”
- 价值:通过客户间的互动启发(如 “我也觉得等待时的音乐太吵”),发现共性痛点;适合优化电话服务流程(如 IVR 导航逻辑、等待体验)。
四、调查实施的核心保障:提升数据价值与客户体验
建立 “客户调查黑名单”:30 天内已参与过 2 次及以上调查的客户,自动排除后续调查;同一服务仅触发 1 次即时调查,避免重复打扰。例如:客户刚完成 IVR 评分,后续不再推送 AI 外呼或短信调查。
调查前明确告知客户 “反馈仅用于服务优化,不用于其他用途”;电话调查录音需符合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,仅授权调研与质检人员查看;客户反馈的敏感信息(如手机号、地址)需加密存储,避免泄露。
- 实时预警:若某坐席的即时调查满意度连续 3 天低于 80%,系统自动提醒质检人员复核其通话录音,定位问题(如服务态度差、专业度不足)。
- 流程优化:若 “等待时间长” 是高频不满原因,结合之前呼叫中心自动化方案,优化 IVR 分流效率(如增加 “紧急问题” 快速入口)、补充 AI 机器人处理高频需求,减少人工等待。
- 定期复盘:每月将满意度数据与 “问题解决率”“通话时长” 等指标结合分析,例如:发现 “AI 机器人服务的满意度低于人工”,则优化机器人知识库与话术。
发表时间:2025-09-28 11:45:45
返回